年夜饭的由来

时间:2024-02-19 01:30:06编辑:趣儿

年夜饭的来历 年夜饭的由来传说故事

年夜饭

辞年,就是在除夕吃丰盛的晚餐,俗话叫做“年夜饭”,也有的地方叫做“团年饭”、“合家欢”、“分岁酒”、“守岁酒”、“辞岁酒”。辞岁之风自晋朝以来就很盛行,当夜骨肉团聚,儿孙绕膝,灯红酒绿,共话团圆。接着就是守岁。西晋周处的《风土志》 说:“除夕夜,围炉而坐,达旦不寐,谓之守岁。”许多诗人都有吟咏守岁的诗句。孟浩然写道:“续明催画烛,守岁接长筵。”杜甫也曾有:“守岁阿戎家,椒盘以颂花。”的佳句,把守岁的乐趣写得活灵活现。

传说故事:

关于年夜饭来历的传说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。其中,流传的比较广泛的,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『年』的故事。相传古时候,有一种头如狮子身如壮牛的凶恶怪兽,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,便要跑出山来闯进村子,见人伤人,见畜伤畜。因此一到冬天,人人惊恐,村村不安。大伙儿只得搬到远远的地方去逃避『年』的伤害。时间长了,人们发现『年』虽凶猛,却也害怕三样东西:一是鲜红的颜色,二是明亮的火光,三是巨大的声响。于是大家商量,只要家家都具备这三样东西,『年』就一定不敢进村了。到了冬天,凶恶的『年』快要出山进村侵扰了,村里的人相互约定,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上用红色涂抹的大木板,门口烧着旺旺的火堆,夜里大家都不睡觉,在家里敲敲打打,到处发出巨大的声响。夜深了,『年』窜到村口,只见处处红色,处处光亮,兼之巨响遍传,十分害怕,赶快掉头躲进山里,从此不再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。第二天清早,全村的人聚在一起,为驱逐凶兽获得的胜利互相祝贺道喜。这是一个多么不易得来的日子!每到冬天,人们总是忘不了往年防御『年』进村侵袭的日子,家家户户照样挂上红色木板,点着火堆,通宵敲敲打打,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,欢庆平安。这样代代相传,『过年』的习俗就形成了,为了庆祝过年,过年吃年夜饭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了。

古代的年夜饭

年夜饭

在除夕这旧年的最后一天,中国人全家吃年夜饭的习俗由来已久。南北朝时期的《荆楚岁时记》已经记载:“岁暮,家家具肴蔌,诣宿岁之位,以迎新年。相聚酣饮。留宿岁饭,至新年十二日,则弃之街衢,以为去故纳新也。”年夜饭还要泼洒在马路上,除旧迎新。唐代孟浩然《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》写到,年三十这天要“续明催画烛,守岁接长筵”,宋代吴自牧《梦粱录》里也说,除夕之日要“家家饮宴,笑语喧哗”。到了清代顾禄所著《清嘉录》里,更是“除夜,家庭举宴,长幼咸集,多作吉利语。名曰年夜饭,俗呼合家欢”,连“年夜饭”的名称也出现了。

但是,起初中国人的年夜饭并不是像今天一样,一家人坐在椅子上围在一张桌上吃的。实际上,在周秦时代,人们习惯于席地而坐,连椅子都没有。甚至古人席地的“坐”也同今天的坐区别巨大,更类似于于今天的“跪”。古人的坐姿是两膝相并,双足在后,脚心斜后上,臀部落在脚跟上。因此,当时的就餐方式是:人们穿着宽大的衣服盘腿而“坐”于席上,席下铺筵。席与筵都是坐具,铺在下面的叫筵,加铺在上面的为席。区别是筵长席短,筵大席小,筵一般用较粗的料如蒲、苇等,尺寸较宽大;席一般用较细的料,尺寸较窄小,周边多丝帛围缀。每人面前有一张比膝盖高一点的轻巧小桌,称为食案。一人一个食案,案上放食物,饭菜与酒都是一人一份,各吃各的。

《史记·项羽本记》中描写的“鸿门宴”,虽然充满刀光剑影,但也透露出当时实际的就餐情况。在这次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宴会上,项王、项伯坐向东,范增南向坐,沛公北向坐,张良西向侍,这五人便是一人一案。“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”。如果他们围坐一张食床的话,项庄的剑就会对项王也产生危险。而且,项庄要越过范增才能刺向沛公。聪明的范增绝不会做如此决定。这说明当时的场面就是他们每人一张食案,分坐于不同的方向。在他们之间有一片足够的空间让项庄、项伯舞剑。

直到南北朝时期还是如此。《陈书·徐孝克传》就记载了国子祭酒徐孝克陪侍陈宣帝宴饮时,从来不动筷子,结果宴会结束后此人食案上的食物却少了很多。原来是徐孝克把食物偷偷带回去孝敬母亲了,一时传做美谈。这也只有在人各一份的情况下才能发生。

春节放假安排最新消息2019年春节放假安排时间表

春节高速最新消息2019春节高速出行攻略

春节天气最新消息2019春节天气预报

上一篇:315晚会曝光名单

下一篇:没有了